Numpy:为什么numpy.ravel返回一个拷贝

Numpy:为什么numpy.ravel返回一个拷贝
在本文中,我们将介绍Numpy中ravel函数为何会返回一个拷贝。我们将首先介绍ravel函数的定义和用途,然后说明为何返回拷贝,以及如何避免返回拷贝的方法。
阅读更多:Numpy 教程
Numpy中ravel函数的定义和用途
Numpy库中的ravel函数可以将一个多维数组转化为一维数组,它的函数定义如下:
numpy.ravel(a, order=’C’)
其中a表示要转化的Numpy数组,order表示数组中元素的读取方式,可以是’C’、’F’或’A’三种,分别表示按照C语言顺序、Fortran语言顺序或按数组默认顺序读取元素。
ravel函数的作用非常简单明了,可以通过以下代码进行展示:
import numpy as np
arr = np.array([[1, 2], [3, 4]])
arr2 = np.ravel(arr)
print(arr2) # [1 2 3 4]
可以看到,ravel函数将arr数组中的所有元素按行的顺序转化为了一个一维数组。
为什么ravel函数返回拷贝
然而,在默认情况下,ravel函数返回的不是原数组arr的视图view,而是一个新的一维数组的拷贝。这是因为多维数组的内存级别布局和一维数组有所不同,当使用ravel函数返回一维数组时,Numpy需要使用新的空间存储这个数组。而且返回的数组拷贝与原数组之间没有任何关联。
比较可行的一种情况是返回视图,但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。例如,当返回视图时,对切片数组的值进行修改会影响原数组,但当用户修改返回的视图时,将会意外修改原数组的值。因此,为了避免这种问题,Numpy选择了算法上简单、可靠、可预测的一种方式:返回拷贝。
如何避免返回拷贝
虽然返回拷贝的方法非常可靠、可预测,但是它的代价是高昂的——内存占用率。如果输入数组非常大,将导致ravel函数拷贝出一个非常大的数组并导致系统崩溃。那么,如何避免返回拷贝呢?
一个常用的方法是使用reshape函数,使用reshape函数可以在不返回拷贝的情况下将多维数组转化为一维数组。由于新的数组与原数组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,它是原始数组的视图。代码示例如下:
import numpy as np
arr = np.array([[1, 2], [3, 4]])
arr2 = arr.reshape(-1)
print(arr2) # [1 2 3 4]
使用reshape函数可以非常有效地避免返回拷贝,同时也可以提高性能。
总结
本文介绍了Numpy中的ravel函数为何返回一个拷贝,以及如何避免这个问题。虽然返回的是副本可以保证算法的有效性,但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时会导致内存瓶颈。使用reshape函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,从而提高运行效率。